|
 |
 |
|
|
坤 天 亭 |
 |
建築年代 |
日據時代。1863 |
外型 |
三層樓的廟宇 |
地點 |
臺北市延平北路八段九十六巷十五號 |
內部陳設 |
一樓暫為村里民舉辦活動時的場所、活動中心之用。
二樓為供奉主神之所,所祭祀神明為中壇元帥、黑虎將軍、觀世音菩薩、保生大帝、神農大帝、開漳聖王、媽祖及福德正神等。
三樓則為玉皇殿 |
相關故事 |
日據時代由於24人結拜,而一同前往大陸請神,而24人中有2各乩童5個法師,回台後就由七個人在台為中壇元帥展開救事之工作•由於日據時代局事動盪不安當時台灣被日本掌管一度因日本政府希望台灣人民能改信日本天皇而一舉,掃蕩神廟。中壇元帥被藏在人名宅內。後來許都台灣人都非常尊重中壇元帥,也因此興建了坤天亭
(1)中壇元帥---民間鑒於哪吒太子神力高強,欽仰他的勇武,就尊稱他為「太子爺」來祭奉,崇信者多是武人。道教更奉他為五營神兵神將的統帥之一。凡道士施法時,必恭注明哪吒相助,驅邪壓煞。
一般太子爺的神像,是取七歲幼童的身軀面貌,身穿甲胄,右手上揚,執有寶戟,左手橫胸,執有乾坤圈,而左腳踩風火輪,全身重心皆置於後方右腳上,做騰雲駕霧狀,身纏飛帶。 太子爺香火甚盛,人們對其法力無邊,能禪袚災厄的能力,絲毫不疑。因此不僅平日香煙繚繞,若逢農曆九月九日太子爺誕,更是信士雲集,祈求平安。
(2)黑虎將軍---窩在神明桌下的虎爺公,依造型可以分為黃毛與黑毛兩種,前者僅稱虎爺公,後者有下壇將軍、黑虎大將之稱。 福德正神的坐騎是黃皮黑紋的虎爺公。正一張天師、玄壇趙元帥、與保生大帝吳真人的坐騎都是黑虎。虎爺的造型虎爺雖然是動物神,但是民間相信虎爺能夠咬錢招財,特別是武財神玄壇趙元帥、土財神福德正神都是騎虎出門,因此廣受商人奉祀。又因為虎爺窩在神桌下,高度與小孩子最接近,所以也被視為小孩子的守護神,歹飼的囝仔送去給凶猛的虎爺公做契子會長得好、長豬頭皮的小孩用摸過虎爺下巴的黃古紙磨一磨就會自然好。 |
特殊點 |
1.因為怕淹水,所以把神明通通移到二樓
2.黑虎將軍也在神壇上 |
圖片 |
|
其它
|
|
|
|
|